當前位置:首頁

云服務價格持續走低:IT行業迎變革 |
發布者:Jimmy Chen 發布時間:2014/12/23 閱讀:3次 |
. 騰訊科技訊 4月17日,最新一期英國《經濟學人》雜志刊文稱,隨著云服務的價格逐步降低,整個IT行業的格局都將因此而發生變化。 云計算“長大成人” 如果設一項“公司保密獎”,亞馬遜獲獎的機會肯定很大。采訪該公司的高管簡直就像拔牙。就算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他們也都閉口不談,包括其創始人兼CEO杰夫·貝索斯(JeffBezos)辦公室的大概位置。所以,他們的財報電話會議多數情況下也都毫無看點。 不過,等到這家電子商務巨頭4月23日披露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時,財務分析師和IT觀察家都將密切關注。在亞馬遜網絡服務(AWS)推出近10年后,該公司將對股東透露這項云計算業務的規模、增長和盈利能力。 之所以決定披露信息,主要是為了安撫股東:股東們一直都很擔心亞馬遜長期的利潤匱乏以及開支情況——該公司去年投資總額接近90億美元。但這也表明云計算服務可能已經“長大成人”:外界認為,AWS2014年的營收達到50億美元,今后將保持每年逾50%的增長速度。 分析師認為AWS的估值約為440億美元——與惠普等老牌電腦制造商的估值處在同一水平,惠普的市值約為600億美元。 盡管AWS的規模遠大于微軟和谷歌等競爭對手的云計算服務,但增長也更加迅速。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預計今年全球云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760億美元,僅占全球IT總開支的4%,但增速仍然很快,而其他IT領域卻停滯不前,甚至不進反退。Gartner預計,2017年的全球云計算開支總額將達到2400億美元。 服務價格不斷降低 隨著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爭相建設新的數據中心,爭奪市場份額,各大企業漸漸發現,將計算資源和存儲空間轉移到云端的成本正在不斷降低。根據花旗銀行的數據,過去3年的云計算產品價格下降了約四分之一,今后的價格還將不可避免地繼續下降。微軟等企業甚至開始免費向創業公司提供云計算服務,希望在這些企業發展壯大后將其變成自己的付費用戶! IT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痛苦的蛻變,徹底扭轉了1990年代的趨勢——彼時,各大企業都在紛紛放棄規模龐大、集中管理的大型機,轉而使用體積小巧、分散部署的臺式機或服務器。與IT行業的多數技術進步一樣,云計算和云存儲服務的價格降低都得益于摩爾定律——這個定律認為,大約每過2年,微處理器上的晶體管數量就會翻番,它4月19日就將迎來50周歲的生日。幸運的是,摩爾定律今后一段時間內仍將繼續有效。 但對于云計算服務廠商和他們的股東而言,問題在于:能否繼續借此賺錢?目前為止,很多云計算廠商都處于虧損狀態。由于難以突出差異化,迫使這些廠商在價格上展開競爭,因此不得不通過快速擴張來實現規模經濟。 然而,這種趨勢的風險在于,云計算最終有可能變得像航空公司或汽車廠商一樣:受到產能過剩的長期折磨,難以獲得體面的利潤率,只能期待著競爭對手率先倒下。 航空公司和汽車廠商的虧損恰恰為旅行者和車主帶來了利益,與之相同,企業和各類大量使用IT服務的組織也將因為云計算價格的降低節約很多費用。他們不必自行購買服務器,也不必專門聘請工程師來維護硬件設施,便可以低廉的價格租到計算資源和存儲空間。與此同時,公司內部的系統管理員現在只需要管理幾十臺內部服務器,其他數以百計的“虛擬機”都將位于云端。 這并不是說所有的企業計算都將立刻轉移到云端。得益于Salesforce等早期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的貢獻,很多企業已經將客戶資料、郵件列表、員工監控系統存儲在云端,并展開遠程管理。企業還將很多面向公眾的“互動系統”也都將放入云端,其中就包括智能手機應用。 除此之外,企業自主設計的各種軟件(例如,Uber等分享經濟公司)也在開發和測試過程中加大對云端資源的利用。 然而,很多企業仍有許多重要的部門依然在使用過時的軟件,他們還意識到,要取代這些老舊的系統可能遭遇不小的困難。美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師約翰·雷默(JohnRymer)表示,要在云端運行這類軟件,需要重新編寫很多應用。由于這些軟件已經深深融入了企業的日常運營,所以要用更先進的云計算軟件取而代之并非易事。 銀行等受到密切監管的行業同樣面臨不小的困難。盡管他們可能相信云計算所具備的低成本和便利性,但卻不得不說服監管者和保險公司認可這些優勢。 新老模式并存 Gartner分析師大衛·米歇爾·史密斯(David MitchellSmith)表示,正因如此,一些企業開始將IT部門一分為二:一個負責降低傳統系統的規模,另外一個則開發和管理云端的新系統。 類似的,目前的IT公司也分成兩類:一類以亞馬遜為代表,他們始終著眼于云端;另外一類則是遲遲難以適應新時代的傳統軟硬件廠商。 軟件公司不僅需要重新代碼才能在云端運行自己的應用,還要轉變長期賴以生存的商業模式:放棄數額龐大的一次性授權費,轉而收取循環不斷但數額較小的訂閱費。有一些企業已經獲得了一些進展,Adobe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但更多的企業才剛剛開始,作為商用軟件領域的兩大巨頭,甲骨文和SAP均屬此列。 對于惠普和戴爾這種企業電腦硬件制造商而言,轉變將更加困難。企業用戶原本自行購買服務器,一次往往采購十幾臺或數十臺,但他們今后會放棄這種模式,轉而通過云端獲得計算服務。盡管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本身也需要數量龐大的服務器,但他們越來越開始自行設計服務器,并外包給利潤率較低的代工企業生產。云計算提供商在管理數據中心時使用的往往都是免費開源軟件,不會專門付費購買。 電腦廠商面臨著艱難的抉擇:應該加速挺進云端,還是專注于傳統業務?IBM選擇了前者:該公司2013年收購了云計算服務提供商SoftLayer,自那以后便開始大舉投資;萜账坪跤行┟悦#涸摴颈驹略缧⿻r候似乎宣布將停止與AWS和其他云服務提供商競爭——但幾天后又改口。 然而,無論是IBM還是惠普,想要后來居上都并非易事:與谷歌不同,他們缺乏網絡搜索這種可以在變革中賴以依存的高利潤業務,他們也都沒有像微軟Windows和Office那樣的現金牛業務,其股東的耐心也遠遠不及亞馬遜的股東。 如果用天氣來比喻今后的形勢,大型IT用戶將可在蔚藍的天空中找到更多價格低廉的積雨“云”,云服務提供商則會面臨利潤低下的連綿陰雨,傳統軟硬件廠商卻有可能迎接一場暴風驟雨。 |